登录/注册 搜索

商河民歌


古人称民歌为“风”。《礼记·王制》说,天子五年一巡狩……命大师陈诗以观展风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表示他的看法,“州异国殊,情习不同,故博采风俗,协比声律,以补短移化……斟酌饱满,以饰厥性”。丰富多彩的我国民间音乐、曲艺、戏曲、器乐都是植根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中,又反过来相辅相成的。商河民歌历史源远流长,明清时期广为流传,成为商河大地民间文化的奇葩。

商河民歌,它题材广泛,丰富多彩,气势浑厚,情感质朴,气质豪放,幽默风趣,节律完整,曲调跳跃,有的还有故事情节,有戏剧表演性,这些民歌充分民展现了商河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乐观主义精神。多年来,民歌顽强的生命力,成为民族民间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。

1962年和1980年两次对全县民歌进行搜集整理,多为在“自娱期”时的唱词。

《小货郎》是一种男女对唱、带表演性的民歌,叙述一对青年冲破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,全歌由九段歌词组成,语言纯朴简练、热情含蓄,曲调欢快、热情、流畅又严谨,是一乎民族五声音阶宫调式旋法对偶性一段结构的传统民族,它的调式虽属大调式,但在曲调进行多次出现高音(及2),这样在大调型的曲调中形成调式交替效果,从而加强了抒情色彩。

《小货郎》前六节:稍慢过门以中速节奏,三度、四度跳进手法,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年轻货郎挑着担,去看心中恋人的愉悦心情。最后一小节又用了两个休止符,在音乐形象上巧妙的产生了货郎进村后,轻轻放下挑子的效果。货郎进村后头两句唱腔曲调用回旋级进和三度四度跳进手法,表现了这个年轻货郎开朗、直爽的性格。中间过门不但起到与下边乐句连接的过渡作用,而且恰恰相反好是货郎边敲货郎鼓边行进的音乐效果。曲调最后六小节:突慢以上音乐的处理是速度上的对比手法,描绘货郎渴望得到幸福的心情,最后四小节突快性过门,表现了货郎对爱情向往的又一次升华。

《裁单裤》是首男女对唱形式的民歌,产生土改时期,歌词是地道的方言土语,它的曲调是民族五声阶的徵调式结构,但也少量地采用了变宫和变徵,曲体形成是在基本曲调发展扩充了复乐段两段体,在旋律进行上采用摸进、跳进,有时出现六度、七度大跳的手法形成。

《裁单裤》的曲体结构与一般民歌有所不同,一般民歌曲体形成多是起、承、转、合四句体结构,而《裁单裤》的A段却是三个乐段构成:        

从谱例看,它是一种不整规的三句体乐段,第三句的出现实际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,不仅没有累赘,反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,产生了严谨流畅的效果,这样B段在有上缺下的基础上,用扩充发展和节奏变化的对比手法,很自然的完成这一使命,刻化出完全统一的音乐形象。

《裁单裤》采用富有棱角的六度、七度上行或下行大路不,用音区对比的手法,不但丰富了音乐的变化性,而且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那种热情奔放的思想情感,有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