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河鼓子秧歌
商河鼓子秧歌是传统民间舞蹈,被誉为“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”,列“山东三大秧歌”之一,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作为鼓子秧歌的发源地,商河县先后被文化部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、“中国秧歌之乡”。
商河鼓子秧歌源自民间,源远流长。它孕育于春秋战国的齐鲁文化,始于秦汉,成于唐宋,兴于明清,一直传承至今。鼓子秧歌气势磅礴、威武雄壮、氛围炽烈,是劳动人民力量和韧性的艺术体现,表现出了山东大汉一往无前、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。商河鼓子秧歌驰名中外,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;之后又参加了众多国内大型演出活动,如建国五十周年天安门庆典活动、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、第十届中国艺术节、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,还赴韩国、日本、瑞典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参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动,在国内外获得诸多荣誉,赢得广泛赞誉。
作为“鼓子秧歌之乡”,商河县鼓子秧歌保护传承正逐步走向多元化、立体化、全民化,全县鼓子秧歌汇演已连续举办三十九届,少年非遗传承展演也已举办六届,覆盖社会各界、囊括男女老少的鼓子秧歌传承体系已经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