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
明清第一村,全国牌坊之最 “张大人”村的故事(一)

发布时间:Oct 18, 2022 | 作者:玉皇庙镇文化站


在玉皇庙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,有一个立村 650余年的村庄,历史悠久、名人辈出、远近闻名。明清时期,村内被册封兵部司马1人,正四品官员4人,俱以廉能称著于世,特别是经当朝皇帝批准相继修建的十二座牌坊,显示了它当时的辉煌与荣耀。这个村就是被称为“商河明清第一村”的张大人村。

微信图片_20221118230218.jpg

当时,为了表彰在"忠孝节义"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,朝廷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,修建"功德牌坊",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精忠报国。同时,建牌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,报建牌坊,必须由地方按程序上报,经皇帝亲自批准后方能修建。就数量而言,位于安徽省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,也不过仅有七座牌坊组成,相较之下,张大人村前后共立十二牌坊,足可想见其当年的赫赫声名。

据张大人村现存家谱记载,该张氏始祖张巨川自元末明初的1368年由青州府乐安县(即今广饶县)城北榆林村携子避难到商河许德顺村(即今之玉皇庙镇张大人村),繁衍至今。关于张大人村名的由来,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张氏家族的七世祖张九叙官至兵部左侍郎,加衔少司马,为当世名臣,忠君爱国,有大人之情操,人称张大人,因名其村为“张大人村”。另一种说法是,相传嘉靖皇帝为亲王时因躲宫廷之争来到张九叙家避难,其弟张邦瑞对嘉靖悉心照料,两人因此结为莫逆至交。嘉靖继承皇位后,召见张邦瑞并赠以重礼,封以高官,但张邦瑞均坚辞不受。于是,嘉靖皇帝面对满朝文官武将,称张邦瑞“志节清廉”、有"大人之风",即赐名张邦瑞故里为"张大人庄"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
立村 600多年来,张大人村有着一段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。其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从明朝宣德(公元 1426年)到万历(公元 1619)年间,张氏四世祖到十世祖,举人、经元、贡士、进士频出,父子、叔侄、兄弟同仕,祖孙三代同受诰封,兄弟三人同登皇榜,前后为官者共有20多人,先后有五道圣旨嘉奖为官者的父母,前后共有12座皇帝赐建的功德牌坊。纵览历代《商河县志》,后唐至道光年间商河在册记录的共有十八名乡贤,其中该张氏家族即有张绅、张咨、张奇、张九叙、张邦瑞五人。细读上面文字不难看出,张大人村一脉相传,贤者辈出,从政则清官好官,持家则仁慈有道,其致仕品阶之高、立坊数目之巨、贤达声名之远、族人和谐之谊,堪称商河明清第一村,即便山东省也属罕见。